返回
取消

首页

亲子

父母没有给孩子制定规则的方法没有原则的父母不能教有规则的孩子

2022-06-19 18:56:51 阅读()
今天我来讲讲从小给孩子立规矩的重要性,父母到底如何给孩子立规矩吗?下面具体和我了解下吧。

父母是怎么给孩子制定规则的?

ed8c2526197dc93623a871e2e34f46cc_550_0.png

很多爸爸妈妈想给孩子足够的自由,给孩子最好的东西。 所以,“喜欢就好”、“让孩子高兴是最好的”、“这个规则长大后自然就知道了”……总是娇惯孩子。

俗话说,没有规则就不能成为周围人。 从小没有爸爸妈妈制定的规则,孩子就容易为所欲为,无法判断自己的言行是好是坏。

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会成为不遵守规则的人,对孩子的人际关系也有非常大的影响。

01

“爱孩子”和“制定规则”

不是一个选题

其实,管理过少、管理过于严格的父母在我们身边并不少见。 一般来说,溺爱孩子的父母认为,孩子面临的压力已经很大了,趁现在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放纵孩子影响不大。 过于严格的父母认为没有规则,不能成为周围人。 现在不要从生活的细节上管教孩子,接下来怎么让孩子在社会上立足?

这两种看法听起来都很有道理,但问题不是这些父母处理矛盾的方式综合考虑,而是在“爱孩子”和“制定规则”之间选择了一条路。 不这样的选择必然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负面影响。

过度爱孩子的家庭,如果是孩子没有规则、不懂礼貌、不懂尊敬的后者,要慎重对待孩子,遵守规则。

父母们需要认识到规则和爱本来是统一的。

在《家庭教育》一书中写道:“有规则的自由称为活跃; 没有规则的自由不做任性的事叫做规则,不活跃的事叫做变通。 ”

听起来很难说,但理解起来并不困难。 “比如说,在牧牛场,四周围着铁栅栏,牛在栅栏里吃草喝水,活跃向东跑,放牛的人很难与之干涉。 冲到栅栏外面,会很随意,所以必须干涉。 不出大门,这是规则; 即使在栅栏里,也不要吃草喝水,也不要乱跑。 这是呆板的。”

同样,如果我们给予孩子的爱,引起孩子的自私和懒惰,使孩子缺乏最基本的能力和教养,那爱就会无限地危害。

相反,如果我们给孩子制定的规则,带来了家里的冷淡和冷漠,抑制了孩子的本能,杀死了孩子,那规则就没有意义了。

毕竟,家的本质是心灵的归宿,需要的是真诚的关怀和亲近,需要的是人情味和共鸣。

b5c4a50c9b0dbfbb725f2d9cbecea49a_550_0.png

02

给孩子制定规则

父母的这三个原则不容忽视

1 .有时不习惯

一位父母说:“家里有规定,但孩子磨磨蹭蹭也没用! ”。

这是很多家庭的通病。 孩子经常不听你的原则,以不哭不吃饭来恐吓父母。

这很大程度上是父母一次又一次地划了下划线。

比如说,明明约好了每天和孩子只玩30分钟的iPad,但孩子一哭大人就妥协了,又玩了30分钟以上。

被惯坏了的孩子有总是满足他们要求的特征。

第一次发生问题的时候,大人只会妥协,为自己和孩子的将来多照顾。

28cdf5988e3af23f2550802a7502f3c8_550_0.jpg

2 .有些事情,孩子必须自己做

也有父母认为,即使孩子小磨磨蹭蹭,如果父母先帮孩子的话,以后再养也来得及。

其实,每个孩子的年龄段,他们自己都有自己能做的事情。

父母可以根据孩子的特点,告诉孩子要做什么。

爱绝对不是大包大揽,教孩子怎么解决问题,不是解决问题,而是真正的爱。

让孩子做很多力所能及的事情,时间久了,他会在成长中独立学习活得像自己。

3 .有些责任,孩子必须自己承担

图画书《我永远爱你》中有这样的对话:

阿力:“如果让枕头飞起翅膀,你会爱我吗? ”

母亲:“我永远爱你。 但是,我必须收拾羽毛。 ”

阿力:如果我把颜料洒在妹妹身上,你还爱我吗? ”

母亲:“我永远爱你。 但是我有责任给妹妹洗澡。 ”

这个故事里的妈妈很好,她不厌其烦地答应:“我永远爱你。”

另外,孩子,别忘了强调你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必须考虑尽可能恢复或弥补的方法。 是你的所作所为带来的结果。

父母不应该帮助孩子逃避,而应该要求孩子承担自己错误言行的后果,让孩子有面对错误事情的诚实和勇气。

[! -empirenews.page----]

03这四条规则从小就要掌握:

规则1 :

96b78a0289ba450d37568c1a03110a81_550_0.jpg

不能有粗野下流的行为

有些孩子喜欢用暴力手段强迫别人听从自己的意愿; 用语言攻击和恐吓别人,实现自己的愿望。 但是,这样的做法绝对不可取!

如果孩子言行不俗,爸爸妈妈该怎么办? 首先,帮助孩子分清是非,“以后不能这样做。 是粗野的行为。 会被批评的! ”让我明确地告诉你。 然后父母引导孩子,让孩子自己反省,寻找应对这种事情的更好的方法。

这样的规则可以帮助孩子调整自己的感情,学习如何处理自己想要的东西,如何处理自己的感情等。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不断调整对事物的看法和自己的心情。 他长大后,他也以这个模式对待周围的人,变得更理性,对别人有好处。

规则2 :

别人的东西不能随便拿

有些孩子很难分辨自己和别人,往往不知道什么是自己的,什么是别人的。 所以只要是自己喜欢的东西,就毫不犹豫地伸出手说:“得到了就属于我! ”。

在这种情况下,父母们应该有意识地帮助他创造自己和别人的边界。

这样的规则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区分“你的”、“我的”,知道不是自己的而是别人的,不能拿别人的,但“我的”一定由我支配。 这个概念的区分,是最基本的道德和心灵基础,他只有长大后才能尊重别人。

规则3 :

不要随便打扰别人

每当遇到老师夸奖、交到新朋友等好事的时候,孩子总是很兴奋地想把这件事告诉爸爸妈妈。 不管爸爸妈妈在做什么,他们总是毫不犹豫地打断。

而且,现在很多父母都是“孩子第一”,允许孩子随时打断自己说话,而且乐于回应孩子的态度,往往会让孩子养成不打扰别人的习惯,长大后会以自我为中心,在集体中生活可能会变得困难

如果发现孩子有这样的坏习惯,爸爸妈妈会在平时的生活中有意识地纠正他,“随便打扰别人是不礼貌的。 如果宝宝睡着了,孩子们总是跟你说话,你觉得宝宝会高兴吗? ”请告诉我。

通过温和地引导,让孩子知道被别人打扰是不愉快的事情,从而可以给孩子制定规则。

通过这样的规则,孩子可以学会尊重别人,让他们知道别人忙的时候不能打扰别人。 而且,孩子在这个过程中会学会改变思维,变得更能理解人,容易交到很多好朋友。

a5849ecadfff1dc387ac49f99fa7e70b.jpeg

规则4 :

做了坏事就应该道歉,而且有权要求别人道歉

父母们很疼孩子,认为“孩子小”就到处谦让。 不管孩子犯了错还是不道歉,爸爸妈妈都会马上原谅你。 在这种应对方法中,“做坏事没什么大不了的。 反正爸爸妈妈会原谅我的。” 孩子没有了制约,就不可避免地会随心所欲,犯更严重的错误。

从小就教孩子,做了坏事道歉才是懂礼貌的好孩子! 孩子犯了错误,除了教育之外,还可以让孩子对自己说对不起。 如果爸爸妈妈是错误的孩子,就要向他道歉,给孩子树立好榜样,和孩子一起遵守规则。

这样的规则可以让孩子学会有礼貌、诚实地面对,有勇气主动承认错误。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也学会了反省自己,保护了自己的权利。

爱孩子是我们的本能。给孩子制定规则,让孩子长大成人,是我们的责任。 只有规则和爱统一,才能成就孩子的未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