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总是吐奶怎么办? 婴儿吐奶原因分析
2022-04-07 11:12:32 阅读()宝宝老是吐奶怎么办?吐奶,又称溢奶。这是因为新生儿胃的位置呈水平位,贲门括约肌也较松弛,一旦摄入奶量稍多,即可发生溢奶现象。
吐奶,也叫溢乳。 这是因为新生儿胃位置水平,贲门括约肌也松动,一旦进食奶量稍大,就会发生溢乳现象。 一般来说,婴儿吐奶量大,可能是哺乳一段时间后,也可能是30分钟后,吐奶前宝宝张开嘴巴,露出伸长脖子、痛苦的表情。
宝宝总是在吐奶吗
防止吐奶的最好方法——给新生儿打饱嗝
新生儿到了3-4个月,不仅很好地掌握吸入技巧,而且贲门的收缩功能也很发达,因此吐奶次数也会明显减少。 在那之前,每次哺乳都要帮助新生儿打嗝。 如何帮助新生儿打嗝:
1、垂直抱着新生儿,轻轻拍打背部。
2、新生儿纵抱后背部轻轻拍打5分钟以上是帮助新生儿打嗝的基本方法。 如果仍然不能打嗝,请用手掌按摩新生儿的背部。
3、扶着新生儿下巴,让新生儿站起来。
4、让新生儿坐在自己腿上,然后轻拍背部的方法也很好。 新生儿坐着的时候,胃的入口朝上,所以也容易打嗝。 #p#副标题#e#
宝宝总是吐奶的理由
1、生理原因
婴儿的胃不像大孩子和大人那样下垂,处于水平位。 这样胃的容量变小,保存的食物变少。 从嘴里进的奶,首先通过一个叫食道的管道进入胃里。 婴儿的胃有贲门和幽门两个“玄关”。 与食管相连的是贲门,即胃的入口,另一个是与肠道相连的幽门,即胃的出口。 婴儿幽门一般关闭较紧,易受食物刺激引起抽搐,出口阻力增大,食物通过缓慢,不易通过。 食物从幽门逆流到贲门。 婴幼儿食管肌肉张力低,贲门松弛,关不牢,容易被食物“破门”。
由于以上生理原因,宝宝吐奶是正常现象。 等他长大一点,胃下垂、肠道蠕动的神经调节功能和内分泌胃酸及蛋白分解酶功能逐渐增强,不吐奶。
2、病理原因
感冒。 咳嗽常导致腹压升高,并发呕吐症状。
感染。 流行性腹泻、肝炎、中耳炎、肺炎、败血症、脑膜炎也是引起新生儿呕吐的原因。
我便秘。 排便极少或粪便排出时间长,也会出现腹胀、吐奶。
幽门狭窄。 常见于出生后3至2个月间出生的婴儿,通常在1个月内症状开始明显。 这种情况下的宝宝,经常一边喂食一边吐,吐了之后又饿又想吃又闹。 宝宝越来越瘦,营养不良。
食管闭锁。 婴儿出生唾液多,吃奶1、2口后有呕吐、呛咳、蓝紫色甚至窒息,多由食管闭锁引起。
肠闭锁:出生1天内经常出现持续呕吐,吐奶后症状较好缓解,但吃奶数小时后又开始呕吐,呕吐物多伴有奶、胆汁、粪便等液体。
肠旋转不良:出生后几天内经常出现间隔性呕吐,有轻有重,呕吐物为乳汁或胆汁。
先天性巨结肠。 出生后不排胎或量少,1-2天后出现肠梗阻症状。 频繁呕吐,呕吐物中含有胆汁或呕吐物的为粪便样液,腹胀明显,腹壁光亮,有扩张静脉,经直肠指诊或灌肠排出大量大便。 先天性巨结肠较多。
3、喂养护理不当原因
哺乳的姿势不好。 吃奶后立即平卧,乳汁容易刺破贲门,导致吐奶。 刚喝完牛奶就哭了,咳嗽了,动得太多了。
饲养不当。 哺乳过早、奶量过多、或两餐间隔过短哺乳中翻转儿童过多; 膳食补充剂早期添加; 用奶瓶喂养时,奶嘴孔过大,牛奶流失过快,吞咽不及时等喂养不当,会导致宝宝吐奶。
吸入空气的原因。 母亲用奶瓶喂婴儿时,奶水不能完全充满奶嘴,不让婴儿呼吸空气; 哺乳期间婴儿嘴里没有裹住整个乳头,空气乘虚而入。
宝宝吐奶的时候,妈妈们一定要辨别是生理原因、病理原因,还是自己育儿错误的原因,决定如何解决宝宝吐奶的烦恼。 #p#副标题#e#
一个月大的宝宝吐出牛奶怎么办
1、改正喂奶姿势
妈妈们给宝宝喂奶时,尽量不让宝宝躺着吃奶。 因为那样的话,奶水会逆流,容易引起吐奶。 妈妈建议把宝宝抱在怀里,头稍微高于身体,这样宝宝就不容易产奶了。
2、喂奶后给宝宝拍嗝
妈妈们建议给宝宝喂完牛奶后,把宝宝竖起来,轻轻拍打一下背部。 具体方法是从脊椎中间向上拍照,避免宝宝吐奶。
3、注意喂奶的多少
其实,宝宝满月后胃容量仍然很小,所以不要一次给宝宝吃太多牛奶。 否则,宝宝的胃得不到满足,容易吐奶。 给宝宝哺乳的时候,建议少量喂几次。
4、呵护好宝宝的肚子
宝宝吐奶是因为肚子凉了。 因此,请不要让宝宝的肚子变凉。 胃肠痉挛会导致吐奶。 平时注意保护宝宝的肚子,睡觉的时候一定要盖被子。
5、妈妈要学会掐奶
妈妈的牛奶很多,有时会自己滴到外面。 那个时候,宝宝会吸牛奶容易噎到,也会吐奶。 此时,妈妈可以学会挤奶,也就是轻轻按压乳房附近,避免奶水过多,缓解宝宝的挤奶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