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取消

首页

星座

白露节气的由来是什么? 白露节气的讲究是什么

2022-09-09 22:12:54 阅读()
节气是我们国家传统文化之一,而不同的节气代表的寓意不同,白露节气的由来是什么?白露节气有何讲究。

白露节气的由来是什么

白露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太阳达到黄经一百六十五度就是白露节气。 白露是秋天的第三个节气,代表孟秋季节的结束和仲秋季节的开始。

露水是温度下降,水蒸气凝结在地面和近地物体上的水珠。 所以,白露实际上代表着天气变凉了。 这时,人们明显觉得炎热的夏天过去了,凉爽的秋天到来了。 昼夜温差可达10度以上。

阳气至夏至,物必逆天,阴气此时兴。 到了白露,阴气渐浓,晨露渐厚,凝结成白色水滴,故称白露。 “处暑十八盆,白露勿露。 ”

这两句话的意思是,处暑还很热,每天要用一钂水洗澡。 18天后,出现白露时,尽量不要光着身子***,以免感冒。 也有“白露白迷,秋分稻秀齐”的谚语。 意思是如果白露前后有露水,晚稻就会有好收成。

“白露”是反映自然界气温变化的节令。 露水是“白露”节气后特有的自然现象。 这时的天气,就像《礼记》有云一样,“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

根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对“白露”的解释,——“水土潮湿凝成露水,秋天的金属,金色的白色,白色的露水颜色,空气开始寒冷”。 古人《孝纬经》中也有“处暑后十五日为白露”的说法,阴气渐重,露水凝结成白也。 ”

其实,在气象学上,节气是逐渐转凉的,白天还很热,太阳一上山,气温就下降,到了晚上,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细小的水滴,非常密集地附着在花草树木绿色的茎叶和花瓣上,变成白色

特别是在早晨阳光照射下,显得晶莹洁白,惹人喜爱,因此获得了“白露”的美名。

白露节气有什么讲究

1、白露日宜祭蜀王

白露节是太湖人祭祀禹王的日子。 禹王是传说中的治水英雄大禹,太湖畔的渔民称他为“水路菩萨”。 每年正月初八、清明、七月初七和白露时节,这里都会举行禹王祭香会,其中以清明、白露春秋两祭规模最大,为期一周。

在祭祀禹王的同时,还要祭祀土地神、花神、蚕花娘、门神、宅神、姜太公等。 活动期间,《打渔杀家》是一场必演之戏,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向往。

2、白露日宜采摘“十样白”

浙江温州等地有过白露节的风俗。 苍南、平阳等民间,这一天采集“十样白”(也有“三样白”的说法) (乌骨白( * ) ) (乌骨白( * ) )和鸭) ),食用后滋补身体,形成风气(关节炎) “十样白”与“白露”的字面相应,是具有“白”字的十种药草。 例如白木槿、白毛苦等。

3、白露时节宜天炙

在白露日,上海人把取来的露水和墨水涂在孩子额头之间,据说可以消除百病,当地人称之为“天灸”。 家里有孕妇的人,这天早上割下苦草储藏,给孕妇煎汤,保证顺利生产。

4、白露季节适宜“秋兴”斗蟋蟀

在白露农闲时期,农村人会玩斗蟋蟀的游戏。 被称为“秋兴”。 从宋**开始民间流行白露斗蟋蟀,当时主要盛行于王孙贵族之间。

明清时期,这种风更为盛行。 顾禄的《清嘉录》对此有详细记载。 “白露前后驯蟋蟀,斗魂取乐,俗称‘斗绩’,白露时人们举笼观望,成群结队,称其虫为将军。

)斗前选择蟋蟀很有讲究,“头大腿长,青、黄、红、黑、白正良好。 ”蟋蟀当选后,“大小不相上下。 叉也是均等的,然后打开格子门。 ”战斗的时候,台上说:“识别颜色,制作红色和绿色,日‘头’。

“在台下观看的人,即在舞台上胜负的人,被称为‘标记门’。 分小费就是“花”。 “花”,假名也是为了赚钱,以一百二十文为一花,从一花到百花、千花不等,根据两家的协议。 胜者之彩,胜者不输钱,也没有语言费。

至今,斗蟋蟀仍是老百姓的一大娱乐活动,北京尤为盛行。 一进入白露,人们就带着自己精心培育的蟋蟀来到广阔的地方参加战斗,观众们也兴致勃勃地观看,场面十分热闹。

5、白露天忌风吹雨打

在民间,白露的日子讨厌风和雨。 认为白露见天日会给农业收获带来不良影响,正如俗话说的“白露见天日下雨,就去什么地方”,白露面前下雨,白露后鬼。

谚语中也有“处暑雨甘,白露雨苦”的说法。 “农民认为白露的雨水很苦,雨水会让蔬菜变苦。 收割的稻子沾上白露的雨水后也会被虫子蛀空。

另外,白露季节刮风会造成危害,“白露日东北风,十个铃(棉桃) 9个脓; “白露之日西北风,十个铃铛九个天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