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取消

首页

亲子

要不要把宝宝的耳屎取出来

2022-10-01 14:39:50 阅读()
成人掏耳朵是比较随意的,想掏就掏了,但是对于小宝宝来说,是不能那么随便的,那么宝宝的耳屎到底要不要掏出来呢,下面跟随小编一起来详细了解了解吧~

婴儿的耳屎到底要取出来吗

一般来说,只要宝宝的耳朵不痛不痒,听力好,就不需要人工清除“耳屎”。 正常人外耳道上皮有自我净化功能,有时外耳道“耳屎”会随着颞下颌关节的运动(进食时咀嚼食物)自行脱落,不知不觉排出。

576616fdef8d9_550_0.jpg

耳屎”又称“耳蝉”,医学名称为“外耳道流泻”。 外耳道皮肤有很多汗腺和皮脂腺,不断分泌液体。 这些液体的量很少,但粘性大,把灰尘和皮肤的碎屑粘在一起,随着时间的推移积累形成“下垂”。

其实“耳屎”能保护外耳道皮肤,吸附灰尘和异物,阻止小昆虫进入外耳道深处。 平时外耳道里有少量水的话,干燥的“耳屎”也能吸入水分。

576616fe6f229_550_0.jpg

父母不要总是给宝宝掏耳朵

为了消除孩子的“耳屎”,掏耳朵的行为其实非常危险。 这样容易损伤外耳道皮肤,引起婴儿外耳道炎症和肿胀; 经常刺激外耳道皮肤,使皮肤淤血,反而增加下垂的分泌; 如果挖耳过深,宝宝不配合,挣扎或刺激外耳道引起咳嗽反射,会损伤鼓膜,引起炎症和损伤。

发现宝宝耳内“耳屎”较多,可酌情定期去医院取出,平时注意保持外耳道干燥,避免下垂栓塞引起局部感染。 “耳屎”特别多的宝宝,经常伴有外耳道炎症,应该马上去医院就诊。

576617009c384_550_0.jpg

[! -empirenews.page----]

家长伤害婴儿耳朵的行为

1.经常给孩子掏耳朵

孩子耳朵里有耳屎,爱干净的家长不由得会给孩子掏耳朵。 即使不小心伤了耳膜,也不会马上注意到。 如果孩子耳朵流血或流脓,经常会出现耳朵感染细菌的情况。

2.捏紧两侧鼻子**擤鼻涕

有些父母让孩子擤鼻涕时,用双手手指捏住两边的鼻翼,让**擤鼻涕。 这不仅不能完全擤鼻涕,而且很危险。 鼻涕中含有很多病毒和细菌。 捏住两侧鼻孔咬**的话,鼻涕会在压力下从鼻子后面的孔挤出,到达咽鼓管引起中耳炎。

576616feebdfa_550_0.jpg

3.捂嘴捂鼻子打喷嚏

孩子打喷嚏的时候,有的父母会停止打喷嚏,或者遮住孩子的嘴巴和鼻子。 鼻子的压力升高,细菌和病毒随着空气的流动从咽鼓管进入压力较低的中耳鼓室,容易引起急性中耳炎。

4.抗生素用得太随意

如果孩子耳朵发炎,医生会根据病情建议使用抗生素。 但是,也有父母认为抗生素有副作用。 孩子的病情稍有好转就会马上失效。 这不仅不能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而且药量不足,药效不足,不能完全杀灭细菌,使细菌产生抗药性,最终可能无药可救。

5bac2de9ade08_550_0.jpg

5.拍打宝宝的脸

孩子淘气任性,急躁的父母有时也会打孩子的脸,但如果碰到耳朵,耳膜可能会被强烈的冲击损伤,出现穿孔。 除了对听力有一定影响外,保护作用消失,外界细菌、污水、异物经穿孔进入中耳,引起感染、流脓,情况严重如不及时治疗,还可引起脑膜炎等其他疾病。

6.让宝宝平躺着喝奶

给新**宝宝哺乳时,如果不注意姿势和**,可能会对宝宝的耳朵造成意外的伤害。 例如,如果让宝宝躺着吃奶,宝宝的身体就会变得水平,容易呛咳。 在这种情况下,乳汁可能通过咽鼓管流入中耳,引起急性炎症。

5bac2dae92e64_550_0.jpg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