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取消

首页

亲子

小儿按摩按左手还是右手

2022-09-03 23:57:27 阅读()
小儿推拿是需要讲究许多方法的,推手是其中一种手法,那么小儿推拿是推左手还是右手呢,小儿推拿推左手怎么做,下面跟随小编一起来详细了解了解吧~

小儿按摩按左手还是右手

中医原是一个整体,除了卦穴外,左右手穴位相对称,小儿推拿也可以双手进行。 但是,只用一只手揉的时候,一般选择左手。 中医说,左边是先天遗传,右边是后天的,很少只按右手。 或者左右手交替,例如今天左手明天右手也可以。

小儿推拿的操作步骤一般为头前、上肢后、胸腹、腰背、下肢。 上肢指掌腕穴位,—一般只按左手。 手法要求轻快柔和、平稳踏实。 操作中可蘸取适量按摩膏、葱姜汁、滑石粉等,起到保护小儿皮肤、加强治疗的作用。

59cb16b16b4b7_550_0.gif

小儿推拿如何按压左手

【天河水】

作用:腹泻、镇神、解烦、利尿、热痰、镇心发热等。

位置:前臂掌侧正中,臂横肌中点至肘突中点成一直线。

手法:向心按压,从手腕横纹向肘部横纹1~10分钟。

注意:此穴性凉,虚寒证者禁忌。

59cb160fcb1d2_550_0.png

【总筋穴】

作用:平心静气,解烦躁,消除口腔炎,降血压,镇静安眠。

位置:手掌后手臂横纹中点。

手法:顺时针或左右揉3~5分钟。

注意:此穴性凉,虚寒忌用。

59cb161040086_550_0.png

【小天心穴】

作用:全身经络、清心火、出汗驱邪、安神、止惊、促眠等。

位置:手掌面较大,小鱼际交界凹陷处。

手法:顺时针揉3~10分钟。

59cb187a5c35d_550_0.png

【阴阳穴】

作用:平衡阴阳,消化食物,祛痰,帮助消化等。

位置:手掌根部,由小天心穴向两侧分推,为阴阳穴。 仅向靠近拇指的鱼际侧按压为阳穴,仅向靠近小指的鱼际侧按压为**。

手法:分阴阳按,双手拇指腹从小天心穴分两侧按,操作2~5分钟。 按阳穴(从小天心穴到大鱼之间按2~5分钟。 分推** :从小天心穴向小鱼间推2~5分钟。

注意:分阳穴适用于体内“寒大”者; 推**适用于体内“火大”者。

59cb1610cdeb8_550_0.png

【新板门穴】

作用:清脾胃热,调气滞,消化食物,止胃热所致吐泻发热。

位置:大鱼之间手掌和手背交界处的红白肉之间。

手法:往复按压(清法(5~10分钟,有胃火,但胃火不是很大时使用; 离心推(泻法)5~15分钟,用于胃热或胃气上逆者。

59cb161198a80_550_0.png

【脾土穴】

作用:增加脾阳,健脾化湿,散脾寒,增进食欲,溶解寒痰,消除寒邪发热,止寒咳嗽、寒喘鸣。 位置:拇指桡侧缘,红白肉时。

手法:拇指弯曲,向心按压,从拇指尖向拇指根按压是补法。 脾阳虚者,补法3~10分钟。

注意:脾土为热性穴位,体内发热者禁忌。

59cb1611ed62f_550_0.png

[! -empirenews.page----]

【内八卦穴】

作用)左手八卦反运,气消、诱、痰消、咳嗽止、气平; 顺左手八卦可提气,用于阳气不足、食欲亢进、气促引起脏腑下垂等。

位置:手掌面,以手掌为圆心,圆心至中指指根横纹约2/3处为半径作圆周。 八卦即此圆上,分别有干、坎、艮、震、巽、离、坤、内八卦区。

手法:圆运法。

左手运卦(从干卦开始顺时针连续运行,最后兑付停机,操作2~10分钟。 左手抬卦(抬卦,逆时针连续运转,最后停在干卦处,操作2~20分钟。

59cb187aa8ada_550_0.png

【**横纹穴】

作用:通气、堆肥、消除腹胀感、清脾胃热、促进食欲等。

位置:手掌面、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根部横纹处。

手法:推定法。 用拇指指腹上下按,依次按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

59cb1613331cf_550_0.png

【新小横纹穴】

作用:肺通气、祛痰、清热、解腹胀、疏肝郁等。

位置:手掌面、第五掌骨与第五指骨关节之间的间隙。

手法:顺时针或左右推拿5~10分钟。

59cb161396f39_550_0.png

【肾水穴】

作用:补肝明目、补肾益脑、肾虚喘止。 与热性穴位组合可补肾阳,与清热穴位组合可补肾阴。

位置:小指整个手掌面。

手法:向心按压(小指指触指根部)5~20分钟,肾水只能补充,不能腹泻。

注意:没关系,请不要过度使用补肾水。 可能会引起脾胃消化不良。

59cb161416b06_550_0.png

【新肾顶穴】

作用:止汗,消除水肿囊肿,收敛精神。

位置:小指末节指腹整体。

手法:顺时针揉2~10分钟。

59cb161474393_550_0.png

【肺金穴】

作用:清肺热、利咽止咳、降气化痰、通便。

位置:整个无名指掌面。

手法:往复推(清法(3~10分钟,用于部分肺火,但肺火不是很大时; 离心推(泻法)3~1分钟,用于肺火旺者; 向心按压(补法(3~10分钟,用于肺气虚、肺寒者)。

59cb161508440_550_0.png

[! -empirenews.page----]

【上三关穴】

作用:补阳活血、散寒、出汗、清热(由寒邪引起)。

位置:前臂桡侧,腕横纹至肘横纹呈一直线。

手法:朝心按压2~10分钟。

注意:体内有火者禁忌此穴性热。

59cb16156e82b_550_0.png

【大肠穴】

作用:止泻,消除大肠热。

位置:食指桡侧缘,自食指尖至虎口一直线。

手法:往复推(清法(3~1) 5分钟,用于某些肠热,但肠热不明显者; 离心推(泻法)3~1) 5分钟,用于肠热明显者。

59cb1615cc216_550_0.png

【小肠穴】

作用:止泻、利尿、心火。

位置:小指尺侧缘,从小指尖到小指根成一直线。

手法:离心按压,即用拇指、食指或中指指腹,从小指根按压至小指尖5~15分钟。

59cb1616595b4_550_0.png

【下六腑穴】

作用:凉血、止血、解毒、止实火发热、消炎、消肿、化热痰等。

位置:前臂尺侧,肘部横纹至手臂横纹成一直线。

手法:离心推送3~10分钟。

注意:此穴性寒,虚寒证者禁忌。

59cb1616d4c07_550_0.png

【一窝风穴】

作用:发汗清热,消除外邪。

位置:手背臂横纹中间凹陷。

手法:左右揉3~10分钟。

59cb16176227d_550_0.png

【新阳池穴】

作用:利水肿,清脑,止头晕头痛,降低颅内压,降血压,通便。

位置:前臂背侧,窝穴1寸多,桡尺相交处凹陷内。 简易取穴法(用中指中央指节从腕关节中间向腕背测量,新阳池穴( **一个风穴正好与中指中央指节的长度一致。

手法:顺时针揉2~10分钟。

59cb1617d9516_550_0.png

[! -empirenews.page----]

【外劳宫穴】

作用:补阳,止腹痛或关节寒痛,收敛**。

位置:手背中与内劳宫相对,手背第三掌骨1/2处。

手法:顺时针揉3~10分钟。

注意:体内有火者禁忌此穴性热。

59cb161976d41_550_0.png

【二人上马穴】

作用:利尿、利湿、补肾阴,可下引“火”。 配合清热穴位可补阳利尿; 配合凉性穴位,可以清热利尿。

位置:手背无名指、小指掌关节间凹陷处。

手法:顺时针揉或上下揉。 3~15分钟。

59cb161b580f1_550_0.png

【二扇门穴】

作用:出汗、清热、止喘。

位置:手背中指根节(中指掌指关节前方)两侧凹陷。

手法:上下推拿,即用食指、中指、腹部按压穴位,上下推拿2~10分钟。 发热同时出汗时,请不要使用此孔。

59cb161d65d7e_550_0.png

【合谷穴】

作用:降肺胃气,清喉,止喉痛、牙痛,止呕,增进食欲,清肠通便。

位置: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第二掌骨桡侧中点。 简易取穴方法:将拇指和食指对准,骨间隙肌肉的最高点就是这个孔。

手法:顺时针揉或上下揉2~10分钟。

59cb161f52d66_550_0.png

【肾纹穴】

作用:清心热、肝热、明目、解眼红肿、热痛、干涩、热瘀,止眼出血、鼻出血,清热。 可用于真热假寒证。

位置:掌面、小指第2指间关节凸耳。

手法:顺时针或左右推拿5~10分钟。

59cb162170cf4_550_0.png

【精宁穴】

作用:用于热痰、活血、破血、散瘀结、眼出血、红肿疼痛、腹肉、白内障等症。

位置:手背、第4、5掌骨缝合间。

手法:抓住穴位,上下揉2~10分钟。

59cb16236f2db_550_0.png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