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急疹和红热有什么不同 认识这七点的不同
2022-06-19 18:51:33 阅读()许多新手妈妈分不清幼儿急疹和猩红热,其实猩红热是非常好认的,那么到底幼儿急疹和猩红热有什么区别呢,下面跟随小编一起来详细了解了解吧~
幼儿急性疹子和猩红热有什么区别?
区别1:致病原因大不同
幼儿急疹,又称婴儿散疹,是婴幼儿常见的急性发热疹性疾病,由人疱疹病毒6、7型感染引起。 猩红热是疹子疾病中比较少见的细菌感染性疾病,由甲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 一是病毒感染和细菌感染两者明显不同。
区别2:出疹各有特点
幼儿出疹子为红色斑丘疹,又称玫瑰色出疹子,直径2~5毫米,压褪色,很少融合。 皮疹通常发生在面颈部和躯干,然后逐渐扩散到四肢近端。 部分患儿早期可能出现腭垂红斑,皮疹无需特殊处理,可自行消退。
但大多数猩红热高热发病,发热当天或次日出现皮疹,皮疹出现非常快,始于耳后、颈,一天内迅速蔓延至胸、背、上肢,最后累及下肢。 但皮疹比较特殊,呈“醉酒样”皮疹,即儿童全身皮肤潮红似饮酒,多未见明显疹子,父母多未发现儿童疹子。 如果皮疹已经出现,皮疹是针尖大小的猩红色小丘疹,摸起来像粗糙的砂纸,或者是寒冷时的鸡皮样疹子。 出疹子期间皮肤发红,用手按一下会暂时发白。
区别3:症状不同
儿童急疹常突然发高烧,伴食欲不振,少数患儿可出现嗜睡、恶心、呕吐、咳嗽、枕后和颈部淋巴结肿大。 3~5天后体温开始下降,约24小时内正常下降。 退热后出现玫瑰色斑片状丘疹,发病初患儿悬垂两侧可见小结节状隆起,周围充血,呈晕片状黏膜斑。
猩红热迅速发病、发热,体温一般38~39,重者可达40以上,婴幼儿发病时可发生惊厥谵妄。 患者全身不适,喉咙疼痛明显,影响食欲。 咽扁桃体充血明显,也可见脓性分泌物。 舌头红,乳头红得像草莓一样,叫杨梅舌。 颈部和颌下淋巴结肿胀,有触痛。 皮疹24h左右迅速出现,最初见于腋、颈、腹股沟,1天内迅速蔓延全身。
据说颊部红潮无皮疹,口周皮肤苍白,口周苍白。 皮肤皱纹如腋窝、肘部、腹股沟等处皮疹密集,颜色较深,其间有针尖大小出血点,形成深红色“爸爸症候”。 口腔粘膜也可见粘膜疹子、充血或出血点。
区别4:传染程度不同
儿童急疹具有感染性,但鲜有感染性,除非与患者有密切接触,否则感染概率较低。 而父母们可以加强锻炼,提高宝宝的免疫力和抵抗力,通过保持宝宝生活的环境清洁来阻止感染。
猩红热是呼吸道感染,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其传染源为患者和健康带菌者,呼吸、咳嗽、打喷嚏、说话等方式产生的飞沫通过呼吸道传播细菌。 有时通过外伤侵入人体发病,例如通过皮肤伤口或产道感染。 猩红热病的感染期限为发病前24h至发病后10天左右,是感染高峰期,恢复期患者仍可能携菌排气,此时也会引起一定的感染。
区别5:有无脱屑
儿童急疹皮疹无需特殊处理,可自行消退,无脱屑、无色素沉着。 猩红热在病程第1周末开始脱落,是猩红热的特征症状之一,见于颜面,其次见于躯干,到达肢体和手足手掌。 脸部剥落,躯干和手脚严重脱皮,像手套、袜子一样。 脱屑程度与皮疹轻重有关,一般2~4周脱净,不留色素沉着。
区别6:发生年龄不同
急疹是6~18月经常发生的婴儿,3岁以后很少见。 儿童出疹子终年可见,而春季、秋季雨季较多见。 猩红热多为5-15岁儿童,全年发病,尤以冬春季节多见。
区别7:有无并发症
儿童急性疹子无并发症,但猩红热易引起严重并发症,1%~2%患儿1~3周后出现急性肾炎,0%~3%出现风湿热、化脓性淋巴结炎、心肌炎等,值得特别重视。
[! -empirenews.page----]
小儿急性疹子和猩红热怎么治疗?
【幼儿急疹的治疗方法】
本病无需特殊措施,轻型患儿可卧床休息,给予适量水分和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饮食。 但是,发热需要给婴幼儿补充足够的水分,防止脱水。 也可以采用温水、冰枕睡觉、用温水蘸额头和四肢等物理降温的方法。
高热时,温度高于38.5,可给予少量退烧药,哭烦躁试试镇静剂,能及时止惊。 一般使用的药物是美林或泰诺,不能使用阿司匹林。 对于免疫缺陷的婴幼儿和危重病例,需要就医进行抗病毒治疗。
【猩红热的治疗方法】
1.隔离患者
患者隔离6天以上,咽试条培养3次阴性且无并发症,可解除隔离。 对咽试验子培养持续阳性者应延长隔离期。
2.一般治疗
急性期必须卧床休息。 吃柔软清淡的食物,多喝水。 保持口腔及皮肤清洁,预防二次感染,老年人可使用生理盐水漱口。
3.抗生素疗法
青霉素是治疗猩红热和链球菌感染的常用药物,早期应用可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病情严重者可增加剂量。 为完全清除病原菌,减少并发症,疗程至少10天。 对青霉素过敏者可以使用红霉素或头孢菌素。 重症情况下也可静脉给药,疗程7~10天。
4.对症治疗
高热可采用少量退烧药或物理降温等方法。 发生感染中毒性休克,应积极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 对合并中耳炎、鼻窦炎、肾炎、心肌炎等并发症,给予积极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