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取消

首页

健康

拔罐对颈椎病有帮助吗? 拔罐最常用的8个穴位

2022-06-10 00:33:04 阅读()
拔罐一般指拔火罐。 拔火罐是一种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火、抽气等方法产生负压,使之吸附于体表,造成局部瘀血,以达到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等作用的中医疗法。

拔罐对颈椎病有用吗

颈椎病试试拔火罐。 中医经络理论将人体分为经脉、脉络脉、经肌、皮部等部分。 拔罐法是利用皮部治疗疾病,刺激皮部,改善经脉、脉络、经肌气血运行,起到活血化瘀、解痉止痛的作用。

拔火罐法:用罐口直径8cm左右的玻璃或陶瓷火罐用酒精闪罐法将罐固定在背肩井、大椎、天宗、突厥俞等部位,保留罐2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拔竹法:取风池、大梭、风门、肩井、天宗、曲池等穴位。 将加工口径不同的竹罐放入沸腾的汤锅中2~3分钟后取出,迅速放在体表部位,留罐7~8分钟,使局部皮肤充血,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拔罐最常用的八大穴位

1、三阴交

三阴交是肝、肾、脾三个阴经交会之穴。 肝藏血、脾统血、肾藏精、精血同源。 肾是先天的,脾是后天的,先天的取决于后天的滋养,后天的取决于先天的刺激。 频繁进行三阴交拔罐,可调理肝、脾、肾三阴经穴气,使先天精气旺盛,后天精气充足,达到健康长寿。

2、足三里

足三里是人体保健的穴位之一,古人称之为“长寿穴”。 关于足三里的经络理论已被许多现代研究所证实,足三里对大脑皮质功能有调节作用,对心血管功能、胃肠蠕动功能和内分明功能、免疫系统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公众号请关注针灸刮拔罐放血

这里有各种中医绝技。 中医经络学认为,足三里所在足阳明胃经是多气多血之脉,循环从头到脚,纵贯全身,主要分布于头面、胸腹及下肢外侧前缘。 足三里不仅有助于调节消化系统功能,还有助于治疗胃经循环部位的病变,以及高血压、心脏病、肠胃病、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 在足三里穴经常拔罐,可以起到保健的作用。

3、涌泉穴

涌泉穴是足少阴经的第一个穴位,位于人体最下部的足掌处,体内湿毒邪易聚集于此,不易排出,日积月累,阻滞经气,或随经气传递到体内其他部位,引起多种疾病。 涌泉穴拔罐能排出体内湿毒浊气,改善足少阴肾经的经气。 只要肾气旺盛、人体健康,牙齿就会发黑,耳聪目明,延缓衰老。

4、内关

内部为手厥阴心包经的重要穴位,位于掌侧腕横肌上、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具有宁心安神、理气和胃、疏经活络等作用。 经常拔掉这个洞,使心包经气血畅通,对心血管病的防治有重要作用。 此外,手厥阴心包经上、中、下三焦,对肺、胃肠疾病也有较好疗效。

5、合谷

合谷是俗称“虎口”的部位。 属于手阳明大肠经,手阳明大肠经从手出发,沿着手臂外侧,一直延续到头部脸部。 合谷具有清泄阳明、祛风解毒、疏经通络、镇痛开窍的作用。 经常拔罐能使牙齿健康,也能治疗牙痛和脸部疾病。 能保持粪便通畅,排出毒物和废物,起到养颜、抗老化的作用。

6、神阙

神阙是人体的肚脐,是人体保健和治疗的重要穴位之一。 胎儿通过脐带从母体获得营养,因此被称为“生命的根”。 它是人体精神出入的门户,属于任脉,是经气之海、五脏六腑之书。 经常在神阙穴拔罐,可起到健脾强肾、与胃理气、行气利水、散结通滞、活血调经的作用。

7、大椎

大椎为督脉,第七颈椎和第一胸椎正中突出,低头时明显,为手足三阳经和督脉汇合处。 大椎位于人体背部的极上,是阳中的阳穴,具有统率阳气、连接阴气的作用。 经常拔此穴,具有调节阴阳、疏通经络、活血、清热解毒、预防感冒、提高机体免疫力的功效。

8、百会

百会又名三阳五会,头是诸阳之会,拔此穴、经常按摩对脑血管疾病防治有明显疗效。 其升高作用明显,对脏器脱垂有特效。 本穴位的拔罐多需要理发。 否则密封效果差,影响疗效。

百会穴位于连接头部中心线和双耳尖的十字路口。 其作用为平肝熄风、清热开窍; 升阳益气,醒脑宁神。

推荐阅读